联系人: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
电话:0915-3212786
传真:0915-3212786
邮政编码:725000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13号
改革的目的是科协组织与茶产业主管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通过科技助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扶贫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行铿锵有力的文字“写”在秀丽的秦巴汉水间,也写在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心里。
从2020年7月开始,一场覆盖安康全境的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在这片潜力无限的土地上蓬勃发展。
指明前进方向的是路线和措施,但是找准适合安康科协改革突破的“点”,成为每一位科协人夙夜不怠的动力。这个点很快就被找到,安康最大的自然资源优势成为突破口。
“富硒”是安康近年来主打的产业品牌,全域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也使得这里被誉为“中国硒谷”,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
以“硒”为根,以“茶”为本。作为中国科协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地方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单位和全省科协系统唯一一家地市科协入选单位,安康市科协接长组织“手臂”,实现科协深化改革。
改什么?从一个点到一个面
在平利县长安镇,田珍茶业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在2460亩的茶园里,2255户农户在这里上班工作,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680人实现脱贫摘帽。
“我们目前能做到这样的规模,实现自建茶产业基地2460亩,兴建茶产业管理服务中心和标准化生产车间8000平方米,集茶叶科研示范、技术培训、生产经营、园艺观光、茶艺文化为一体,科技是我们最大的支撑和发展的动能。”企业负责人田珍告诉记者。
“田珍茶业”科技小院在2017年7月就成立了,在市、县科协支持下,先后从西北农科大、安康学院和省市县三级农技推广站聘请专家 25 名,设立了市级“茶叶专家创新工作站”。
从茶树鲜叶采收到茶园科学管理,科技小院专家团队对田珍茶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通过科技小院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田间技术指导服务,该企业辐射长安镇5个自然村,创办平利县首家农民田间学校,常年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培育职业农民50名以上,为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
田珍茶业这个“点”是市科协打造全市深化改革“一个面”的缩影。
茶产业是安康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支撑安康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市10个县区108个镇办发展茶产业,茶园总面积达107.3万亩,茶叶总产量达4.35万吨,综合产值265.3亿元,315个贫困村、3.9万贫困户实现“因茶增收、因茶脱贫”,茶产业成为全市脱贫攻坚最稳定、最“硬核”的产业。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全市农业经济增长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蒋家坪茶园考察时提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通过科技助力地方‘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聚力将茶产业打造成安康富民强市的拳头产品和靓丽名片。”安康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谢康说。
如何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之举。
谢康说,茶产业是安康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安康是中国最北方的生态有机茶区,也是我国最早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区之一,安康茶产业资源禀赋优,发展基础好,从业人数多,这些优势决定了安康科协深化改革的方向。
在这个基础上,市科协确定了“科技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这一改革主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1544”改革路径,接长科协组织手臂,以科技力量助力安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群众致富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结合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明确靶向,因地制宜,以做大做强做优安康富硒茶产业、带动茶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为“1”条主线,实施“1544”行动计划,即:围绕发展茶产业,实施组织建设“五个一”行动,推进科技服务“四个转变”,开展产业发展“四大工程”。通过改革,形成一套可供其他产业发展借鉴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经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航母园区和涉茶专业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一批最新科技成果在茶企园区率先推广运用;建成科技服务线上线下融通平台,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科技提升带动涉茶县区茶农人均增收500元。助力安康茶产业成为支撑全市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首位产业,全面完成剩余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顺利转入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
怎么改?从一个方向到一个体系
针对安康的实际情况,市科协把深化改革试点的内容确定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围绕茶叶这个主导产业,加强科协组织建设,以科技助力地方主导产业发展,体系逐渐形成。
在发展主线的基础上,市科协先从顶层设计入手。“抓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协调各个部门,成立了全市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各环节的开展以及中、省科协工作部署的落实,研究解决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调查研究”,强化调研对接,精心制定试点方案。印发了《安康市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改革试点任务进行分解;“抓制度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增加产业发展后劲。在安康市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之后,出台印发了相关文件,进一步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从制度建设上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抓督促指导”,加强过程管理,不断提升试点工作成效。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按照推动茶叶产业链现代化提出的工作要求,针对各涉茶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使工作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有了顶层设计的加持,全市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如虎添翼。
在组织建设方面,“建会、联手、强队、纳贤、示范”亮点纷呈。
建会:以安康学院省级茶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市科协牵头成立了安康市茶叶学会,这也是陕西省第一家市级茶叶学会。学会集聚市内外专家会员134人、单位会员53个(其中茶叶企业会员42个),各涉茶县区,指导建设县区级茶叶专业技术学(协)会(技术联合会)8个,指导建设镇村级茶叶技术协会27个,指导建设重点茶叶园区和企业科协35个。通过“市-县-镇-村”四级科协组织联动,推动科协组织向镇村、向园区、向企业延伸,不断扩大基层科协组织覆盖。
联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康学院等高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强大合力提升了富硒茶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强队:市科协牵头成立了安康市农业科技志愿服务支队茶叶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培训350余场,科技服务4600人次,培训地方乡土科技人才、茶农20837人次。每名茶叶技术人员帮扶1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稳定增收、培训人员100人次以上。
纳贤:涉茶县区科协牵头建立农业专家服务站13个、茶叶专家工作站9个,引导科技工作者服务重心下沉,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新品种和营销模式,推动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茶产业链。
示范:组织省、市老科协和相关县区科协共同投入科技资源,指导一批企业开展生态高效示范茶园创建,打造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带贫益贫典型。
打好了组织基础,科技服务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实现了“四个转变”——“牵线、成链、搭网、授渔”。
改变以往封闭服务方式,向协同精准服务方式转变,把地方政府需求、企业技术需求和贫困群众需求统一起来,科学制定服务计划,由粗放式服务向针对性、时效性强的精准服务转变——这是“牵线”。
由技术示范推广向全产业链服务型转变,单项技术服务向茶叶全套技术服务转变,服务企业提高新建茶园质量,提升老茶园管护水平,实施富硒茶全产业链科研创新——这是“成链”。
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农掌门”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由科技专家现场示范、面对面交流为主向网络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指导转变,实现24小时无缝隙服务和监控,使群众实现了一站式科普服务——这是“搭网”。
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茶叶科技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茶叶领域专家、技术人员、乡土人才、茶企负责人加入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运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网络直播等载体,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茶农,加速了本土茶叶技术人才的成长步伐——这是“授渔”。
看成效,从一组数据到一个思考
有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市新建标准化茶园1.29万亩,低改茶园6.26万亩,累计茶园面积达108.6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1.22%;全市茶叶产量达3.0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1%;实现一产产值7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3%。
有这样一个事例:由陕西省十佳农民专家王衍成领办的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了陕茶1号茶叶协会,吸纳会员120名,从引进名优茶设备入手,配套建立茶叶加工厂,同时坚持推进“陕茶1号”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走“党支部+科协+基地+贫困户”路子,促进了“陕茶1号”在汉滨区快速扩展,大幅度提高了产业扶贫的效果,共培育新型农民350余人,使5000多户贫困户受益。
通过一年的改革试点,市科协以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为抓手,集中优质科技资源,拓展科技志愿服务,创造性开展工作,助力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表扬及广大茶叶企业和茶农的赞誉。
紫阳县、平利县在由中华茶人联谊会组织的“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公益推选活动中,成功入选全国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县。在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中,有效破解了基层科协组织覆盖不足、茶叶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科技助推地方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茶农户收入增加、茶叶村脱贫巩固、茶叶镇提质增效、茶叶县产业壮大、全市茶产业链基本形成的发展格局。
全市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并于2021年8月6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安康富硒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康富硒茶产业,推动全市富硒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指明了方向、拓宽了道路、固化了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果。
“在我市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工作中,各项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和成效,但是有一点思考仍需在以后的工作推进中重点关注,切实加以解决。”谢康说,首先是“借势”,以科技服务助力安康茶产业成为支撑全市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首位产业,展示科协力量;其次是“借力”,强化科协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地方高校、龙头企业以及其他学会、协会的联合协作,集聚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服务与培训,通过合作、借用等形式,切实充实科协队伍;第三是“借鉴”,吸收外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总结发挥自身所长,形成富有特色的改革试点经验;第四是“借助”,强化试点改革宣传,达成更多共识,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彰显科协服务地方、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秦巴山间、汉水岸边,遍布山水中的茶园如繁星点点,散布在安康这片潜力无限的土地上。科技手段让这种古老的植物焕发出时代的亮色,科技工作者的辛劳也在氤氲的茶香中弥漫沉淀。
扫一扫
关注微信
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邮编:725000
市科协地址: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13号 0915-3212786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2003682号-1